嘿,亲爱的音乐爱好者们,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旋律——送别的谱子。它不仅仅是一张纸,一段音符,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思念和祝福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诗意的世界,感受那份别离的深情。
《送别》的曲调源自美国作曲家约翰·P·奥德威的《梦见家和母亲》。这首歌曲在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,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,音乐风格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。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,创作了不少这样的艺人歌曲。
而《送别》的歌词则是由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,根据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为《梦见家和母亲》填写的《旅愁》改编而来。这首《旅愁》在日本传唱不衰,而《送别》在中国则成为了不朽的经典。
《送别》的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,语言精练,感情真挚,意境深邃。它描绘了长亭、古道、夕阳、笛声等晚景,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。其中,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”这句歌词,更是让人感受到了那份依依不舍的离愁。
“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晚景,而“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”则表达了人生无常,友情难守的感慨。“一壶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”更是将离别的伤感推向了高潮。
《送别》的钢琴曲版本同样充满了深情。左手和弦伴奏有规律,只是第8小节稍微有所不同。在弹奏时,需要注意这一点。这首曲子非常适合学过EOP魔鬼训练营的小伙伴们弹奏。
钢琴曲的旋律优美,情感丰富,让人在弹奏的过程中,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离别的伤感。而钢琴曲的节奏和旋律,也使得这首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。
在沈阳市第五十一中学,刘老师特地选择了《送别》作为教授曲目。课程从认识简谱开始,刘老师耐心地示范,并进行一对一指导。大家学会了每根手指所对应的琴键位置和指法,讲解转指的方法。
在练习的过程中,刘老师认真地进行查看和指导。待大家都熟练后,循序渐进地进入到下行音阶的转指指法学习。大家开始根据谱例边打拍边唱谱子,通过熟练指法后,大多数阿姨已经可以跟上节奏,并进行弹奏演唱。
表演过程中,大家在感受到美妙音乐的同时,也体会到了自己演奏的乐趣。现场不断传来掌声与欢笑声。此次幸福教育进社区活动让居民们领略了音乐的魅力。
除了钢琴曲,古琴演绎的《送别》也颇具特色。其中,《阳关三叠》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,后被谱曲成为名曲。全诗以洗尽雕饰、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,写得情景交融,韵味深永,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《阳关三叠》的歌词描绘了渭城驿馆风景,交待了送别的时间、地点、环境气氛。后二句转入伤别,却不着伤字,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。
在这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旋律中,我们感受到了别离的伤感,也体会到了友情的珍贵。让我们一起用音乐,传递这份深情,让《送别》的旋律,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中。